經過一道小門及短短的通道,傾頹的建築就近在眼前,散發出寂寥氣息。我們似乎像穿越了哆啦A夢的任意門,走進一個將時間停滯在過去的島嶼。
022.JPG

▲為了安全起見,解說員、安全引導員必須走在前面引導遊客。


由於島上建築物有崩塌之虞,所以我們參觀的範圍,僅限於軍艦島南側較為空曠的區域。解說員會帶領遊客,在三處所謂的「見學廣場」停留,配合攜帶來的照片、剪報、手板,進行比對與介紹。


023.jpg
▲(圖片來源:株式会社シーマン商会)



還沒到達第一見學廣場前,向右可以看到稍微遠一點的是往昔搬運煤炭的區域、如今只剩下幾座輸送帶支架,還有機房等等的遺跡。
024.JPG


同船的韓國團先被帶去前面的見學廣場,反而我們就能按照順序從第一見學廣場看起。
 

到了第一見學廣場後,主要是了解過去的作業情況。下面照片從近到遠,依序是空調機械室、煤泥沉澱池、輸送帶支架等設備的遺跡,後方的高樓則是1958年興建的「端島中小學」,但其實它前面還有座學校的體育館,只是從見學廣場這邊真的比較難拍攝清楚。

025.JPG


在山頭上那座最高的樓房,是1959年興建的3號樓。3號樓可說是當年島上權威的象徵,主要分配給公司高層職員居住,是島上唯一每戶皆有衛浴設備的宿舍。
026.JPG
 

接著走到第二見學廣場,主要是看「總合事務所」遺跡。牆面以紅磚蓋成,是這座建物最大的特色,當年這裡可算是島上的作業指揮中樞,管理非常嚴格,兒童不准進入。另外裡面設有一個大澡堂,可以讓礦工們下工後,過來梳洗乾淨後再回家。
027.JPG
 

在事務所的右邊,是第二豎坑,目前僅殘留棧橋與入坑階梯,當年從這裡出入的礦工們,感受應該都是五味雜陳的吧!而後方較遠的山頭上,就是肥前端島燈塔與巨型的儲水槽,當年淡水在島上可是珍貴資源。
 

參觀途中,有時會遇上其他公司的客人,相當熱鬧,妙的也是韓國訪客占的比例比較大。可能是因為先前韓國反對將軍艦島列入世界遺產的緣故,軍艦島在韓國頗有知名度,如今又有電影上映,可能又會吸引不少韓國人過來參觀訐譙吧!
028.JPG
 

接著前往第三見學廣場,途中經過一個大排水口。據說這有兩種功用,一個是颱風海浪打上來之後,可以快速讓海水從這邊排出,以免島上淹水,另一個功用是若有從對岸牽過來的電纜等其他管線,可暫時先從這裡拉進來。
029.JPG
 

再來是經過游泳池,當年淡水「生食都無夠,哪有通曝乾?」池子裡裝的當然是海水。過去因為軍艦島臨海都築起高高的堤防,島上居民想玩水或游泳,必須坐船到其他地方,不然就只好待在這裡了。
030.JPG


來到第三見學廣場,就是一般所謂軍艦島「船頭」的位置。廣場前方,是一片什麼都沒有的空地,只有一棟樓兀立其中,就是下面照片中左方的加工廠(仕上工場)。其他較後方的建築物,就請從編號來看說明囉!
031.JPG

▲A:加工廠  B:31號樓  C:30號樓 D:第二捲揚機座   E:會議室   F:會社事務所


稍微再往更旁邊走,可以將這個廣場的主角--30號樓(下圖的D)看得更清楚。這棟樓在1916年(大正5年)即興建完成,已經101歲了,是日本歷史最悠久、以鋼筋混凝土興建的公寓大樓,屬於口字型的樓型。
032.JPG

▲A:堤防  B:31號樓  C:25號樓 D:30號樓  


在30號樓旁邊,面向海洋、略成ㄑ狀的是1957年落成的31號樓(上圖的B)。當年整棟漆成白色,頗有大飯店的感覺,據說是島上最美麗的一棟建築物。不過31號樓建成長條狀,還有抵擋大風大浪的作用,原因是前方的堤防(上圖的A),下方沒有岩盤沒辦法填起來,只有變成向內凹的模樣,所以在颱風來臨時,風浪往往更容易集中在此打上來,將靠近岸邊的房舍毀壞,於是乾脆蓋起一棟高樓作為阻擋,所以比起別棟樓,31號樓的窗戶稍微小了一點。
 

至於看起來好像躲在30號樓與31號樓之間的25號樓,當然受風雨的影響較小,就做為職員宿舍與招待所來使用。
 

一般都會有人問,這些住宅有好幾層樓,裡面有沒有裝電梯?答案是沒有。所以居民出門返家,爬樓梯應該也是滿累的。解說員タテモトさん說,島上最特別的「電梯」是供礦工們進入礦坑使用,被稱為「流籠」的昇降機,有上下兩層、最快可以1秒鐘下降8公尺。
 

結束第三見學廣場的說明後,タテモトさん就帶我們走回第一見學廣場,說是要拍大合照。拍照也包含在收費裡,所以不照白不照囉!過了兩天,照片便放在船公司網站上讓大家下載了。
033.jpg
 

所以總結登島行程,其實我們參觀的只是軍艦島南側(下圖的A、B、C、即第一、二、三見學廣場);橘色那條線,就是遊客們的路徑,皆為當年的工作區;生活區因為建築物較密集,不但散落著破磚碎瓦、斷木廢材,還有崩塌的危險,為求安全就不開放參觀了。但內行人都知道,那裡面才是「廢墟聖地」,真正更能領略到傾頹的美感與震撼力呀!
034.jpg

▲圖片來源:九州観光推進機構


儘管登島後看到的,滿是傾頹景象,很難說內心不被震撼。但就算只是走馬看花,每個人腦中、還是會產生自己的感觸與想法,畢竟這是個見證歷史的場域,無論是光明面或黑暗面的那些故事。
 

對於戰爭時期是否強徵殖民地礦工,很遺憾沒聽到任何的說明,或許是我沒留意吧!倒是聽到好幾次各團的解說員特別強調,礦工們的薪資比起普通勞工高、物質生活比一般民眾富足等等的狀況描寫或數字比較,但不管待遇多好,畢竟那也是勞動者賭上性命、犧牲青春所換來的。


其實除了登島之外,建議對軍艦島有興趣的朋友,在登島前可先預留時間到鄰近長崎港的「軍艦島數位博物館」走走。這棟數位博物館內設有大型投影螢幕,大家可以透過最新的數位技術觀賞到軍艦島的歷史,並透過展品,體驗繁榮時期時的島上生活。如果暫時無法成行,在這個官網上也能查詢一些相關資訊,搶先欣賞透過全景攝影的影像作品!



▲軍艦島數位博物館位置(資料引用:Google Map


036.jpg
軍艦島數位博物館網頁


回程時,タテモトさん先送上每人一條熱毛巾,還有就是非常重要的登島證書、以及一小塊據說是縣內出產的煤塊。煤塊算可燃物,所以搭機時只能放在托運行李裡,不能隨身攜帶進機艙。只是,我滿懷疑那煤塊的真假……
035.JPG

(登島前部分請看上篇,謝謝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t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